近日,濟醫附院生殖醫學科楊愛軍主任帶領的醫療團隊與輸血科合作,采用富血小板血漿(PRP)宮腔灌注聯合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術,成功幫助一名習慣性流產繼發不孕患者喜獲龍鳳胎。
該患者先后流產3次,胎停育引產1次,此后未孕4年余,輾轉多地治療無果,聽說濟醫附院生殖醫學科楊愛軍主任在治療不孕不育方面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便慕名前來求診。楊主任接診后,經詢問病史和查體發現該患者子宮內膜厚度僅為3.7mm,考慮到該患者子宮內膜過薄,便建議患者先行PRP宮腔灌注治療,以促進子宮內膜的生長,增加子宮內膜厚度,提高胚胎種植率及臨床妊娠率,再進行IVF-ET術助孕,征得患者同意后,遂聯系輸血科采集制備患者自體 PRP進行宮腔灌注,通過多次PRP治療,該患者子宮內膜厚度增長到8.0mm,患者胚胎移植成功,并于近日順利誕下龍鳳胎。
輸血科常洪勁主任介紹:PRP是自體全血離心后制備的血小板濃縮物,其內含有多種自體生長因子,這些生長因子對機體細胞增殖、分化、遷移以及粘附等一系列過程均具有調控作用,是目前再生醫學中的重要治療手段。有研究表明PRP具有促進子宮內膜細胞增殖分化的作用,可加速受損子宮內膜生長、改善子宮內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近年來PRP技術已逐漸應用于薄型子宮內膜的治療中。
輸血科利用血細胞分離機,使用一次性血液成分分離管路,在全封閉狀態下采集血小板制備PRP,感染風險極低。血小板采集效率高、制備的PRP濃度和純度高,采集1次,多次使用(-80℃超低溫保存融化后隨取隨用),可根據臨床需求分裝16袋之多,減少了病人經濟負擔。由于PRP為自體源性,無排斥反應,更安全經濟、精準有效。
自去年開始,生殖醫學科聯合輸血科,積極推進PRP宮腔灌注技術的開展,合作半年來,已幫助16例薄型子宮內膜不孕患者通過PRP技術成功妊娠。
本次治療的成功,為臨床薄型子宮內膜不孕癥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途徑,為更多不孕患者帶去希望,讓她們隨心遂愿,重拾“好孕”。
該項技術的成功實施,也是濟醫附院輸血科開展PRP治療在創面修復、疼痛治療、輔助生殖等多個領域的積極嘗試,再次證明了濟醫附院技術團隊的專業水平。
自輸血醫學正式成為臨床醫學二級學科以來,濟醫附院輸血科審時度勢,乘勢而上,開啟了輸血醫學提質增效、彎道超車的新起點。2022年開設了輸血咨詢和治療門診,積極開展成分血單采、血漿置換與PRP治療等。目前已開展輸血治療680余例,在輸血治療方面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治療效果,得到了臨床科室及患者的認可和好評。(孫悅)